行业资讯
行业
国家
所有行业:
全部 全球化学品合规 食品接触材料/再生塑料 全球农用化学品合规 消杀产品及设备合规 全球化妆品合规 全球食品合规 药品合规 绿色低碳可持续 EHS与过程安全 检验检测及认证
展开
所有分类:
全部 欧盟EU REACH 欧盟CLP 英国UK REACH 全球GHS 土耳其KKDIK 美国TSCA SVHC 中国危险化学品 危化品准入 EHS合规 TCCSCA/OSHA 新污染物 韩国K-REACH 日本化学物质 印度CMSR 越南化学品 澳大利亚化学品 俄罗斯REACH 欧盟F-GAS 欧盟PCN 欧盟SCIP 瑞士ChemO法规 中国新化学物质 其他化学品法规 韩国MSDS提交及CBI申请服务 加拿大CEPA新物质申报 台湾地区化学品 CAS号码查询/申请 菲律宾化学品法规 新西兰化学品法规 拉美国家化学品合规 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合规 欧盟化妆品 中国化妆品 美国化妆品 全球化妆品 东盟化妆品 牙膏备案 其他化妆品法规 新原料注册备案 化妆品注册备案 日本化妆品合规 INCI名称申请 中国食品接触材料 欧盟食品接触材料 美国食品接触材料 加拿大食品接触材料 美国药包材 日本食品接触材料 英国食品接触材料 中国药包材 瑞士食品接触材料法规 美国食品接触再生塑料注册 欧盟EFSA食品接触再生塑料注册 印度食品接触材料 EPR注册申请 南方共同市场食品接触材料 德国BfR食品接触材料 中国食品法规 宠物食品 进口食品合规服务 婴幼儿配方乳粉合规 出口食品合规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 保健食品合规 美国GRAS认证 暴露限度HBEL 基因毒性杂质 药品CMC研究 中国创新药临床登记 欧盟CEP/ASMF/EDMF登记 特殊基因毒性杂质 美国DMF备案登记 中国农药登记 美国EPA农药登记 欧盟农药登记 英国农药登记 巴西农药登记 越南农药登记 风险评估 QSAR 中国肥料 欧盟肥料 中国农药相同原药登记 美国EPA农药助剂登记 美国EPA农药新活性物质登记 欧盟原药等同性评估 中国新农药登记 加拿大PMRA农药登记 中国消毒产品 美国EPA消毒产品 美国FDA消毒产品 欧盟消毒产品 韩国消毒产品 英国消毒产品 美国EPA消毒设备登记 欧盟碳关税法规(CBAM) 双碳 碳中和 碳达峰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产品碳足迹/碳标签 企业碳核算/碳盘查 活动/会议碳中和 CCER减排项目开发 CDP问卷 EcoVadis评级 绿色产品认证 绿色设计产品申请 低碳产品认证 ESG(环境、社会与治理) GreenScreen认证™ ChemFORWARD化学评估 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 危险货物运输 印度BIS认证
展开
食品店主“知假卖假”十倍赔偿近18万元
销售者卖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以“不知道”该食品不符合标准为名,推脱赔偿责任,该如何认定?近期,南京中院判决了一起这样的案件,一出售钙咀嚼片的店主提供的检验凭证甚至厂家都是不真实的。据此,南京中院推定该店主的行为构成“销售者明知”,也就是“知假卖假”,判决其退还货款17600元,并承担十倍赔偿责任176000元。法官介绍,今年3月“消法”修订后,肯定了“知假买假”应受法律保护,但对于“知假卖假”如何认定并没有详细规定,该案作为食品药品司法解释实施后的新判例,对统一法律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买到不合格钙片起诉十倍赔偿2012年12月22日,李艳在刘顺经营的食品店购买了200瓶某品牌的钙咀嚼片,总价17600元。该咀嚼片外包装上载明:该食品的中国总代理为广州某科技公司,生产厂家为丹阳某食品公司,生产日期为2012年8月16日,每片(1.5克)咀嚼片含钙361.8毫克。之后,李艳委托国家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所购200瓶某品牌钙咀嚼片中的4瓶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咀嚼片每片(1.5克)含钙量仅为9毫克左右,远低于产品外包装上标注的361.8毫克。李艳随后将刘顺告上法庭,认为刘顺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退还货款17600元,并十倍赔偿自己损失176000元。对此,刘顺称,该200瓶咀嚼片系从广州某科技公司购买,购买时,他已从广州某科技公司取得了涉案食品生产厂家丹阳某食品公司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检验报告书、授权书等证明文件,自己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对于该钙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不知情,不应该承担十倍赔偿责任。一审法院审理查明,刘顺销售的产品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但仅支持李艳退还货款的诉请,没有支持十倍赔偿,李艳不服,提出了上诉。二审认为构成销售者构成“明知”二审中,确认了刘顺销售的产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这一事实,这和一审是一致的。但对于刘顺是否“明知”,一审和二审出现了不同的认定,而这也正是该案的关键和争议焦点所在。一审法院认为,刘顺进货时已经索取了相关证明文件,已尽到了合理注意义务,在主观上并无过错,因此不构成“明知”,所以没有支持十倍赔偿。对此,李艳在二审中提出了反对意见。她说,涉案食品的生产日期是2012年8月16日,而生产厂家早在2011年5月20日就已经被注销了。其次,刘顺提供的上海市卢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报告书涉嫌造假,因为该报告书上的送检日期距离生产厂家被注销已经有一个月了。这些都足以说明,刘顺对钙片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情况是明知的。对此,二审承办法官非常慎重,合议庭成员先后到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检验报告书的真实性,又到丹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实生产厂家营业执照的真实性。经核实,这两份证据材料都不是真实的。而且,刘顺又不能举证证明涉案产品来源合法。结合我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食品经营者在采购、销售食品时应尽的注意义务比经营一般商品更高、更广泛,食品经营者不仅应当审查食品生产企业的资质证明、食品的合格证明,还应对所销售食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尽必要的法定审查义务,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因此,刘顺并没有履行应尽的注意义务,其主观状态可以推定为“明知”,其行为可以认定为“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最终,法院判决刘顺退款,并承担十倍赔偿责任。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4日
国际化再下一城 光明食品布局全产业链模式
      在完成对新西兰新莱特、澳大利亚玛纳森、英国维多麦等的收购后,记者近日获悉,光明食品集团对以色列最大食品公司Tunva56%的股权将于明年1月5日前完成交割。   这是光明近年来在国际化战略上的又一大动作,公司对意大利Salov集团多数股权的交割也即将完成。  “过去我国食品企业"出海",更多看重当地的实体资源,通过海外并购,在国外建立很多生产型企业。”乳业专家宋亮说,不过在光明的国际化战略中,合作对象既有资源型,也有分销网络和采购体系,这将有助于光明未来打造世界工厂,完成全球采购。  事实上,光明食品此前收购的澳大利亚玛纳森就是典型。作为一家多元化的食品公司,玛纳森拥有或代理超过70个知名食品零售和供应商品牌。通过玛纳森这个集成的平台,光明已经成功把蜂蜜、坚果等澳大利亚优质食品资源引入国内,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大白兔奶糖等品牌食品通过玛纳森在澳新地区的分销网络走出去,进入全球市场。  光明食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永杰介绍,收购后运行情况非常不错,这个轻资产平台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不断增加,今年仅澳大利亚橙就在中国获得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  近年来,食品巨头转战国外并非新鲜话题。但在国企“出海”并购过程中,如何利用资本换资源,用好金融杠杆,利用国外的资本市场,一直是短板。光明一直采用的国际通用“全杠杆融资”法,也彰显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越来越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杠杆。  例如,在对维多麦涉及近68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并购中,光明的融资方案显得十分“精明”: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估计将融资成本从4%降到3%至3.2%。  吕永杰说,光明在选择收购海外企业时,要符合“战略吻合、业务协同、风险可控、团队优秀、价格合理”等五项基本原则,附加条件就是被收购企业是否可以在2年至3年内尽快上市。  据介绍,未来光明将加快在乳业、糖业、现代农业和牧业等核心产业的全球布局,成为真正按照国际化规则、整合国际资源,运营、流程、组织架构都适应全球布局的本土化跨国公司。目前,旗下玛纳森、维多麦等品牌都已启动上市计划。  吕永杰表示,经过多轮收购,目前光明食品的国际化经营指数已达12%。“光明将经过3年至5年成为上海本土化跨国公司之一,国际化经营指数达25%,资产证券化率达50%。”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3日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含“可待因”口服液易成瘾
      咳嗽喝药本是常事,但家住哈市的高中生辛然(化名)却喝药上了瘾,没咳嗽也要喝复方可待因咳嗽糖浆,一旦断药,就会出现打哈欠、出冷汗、腹泻、流鼻涕、身体疼痛、焦躁不安等一系列不适反应。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下发的《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关于严厉查处药品批发企业违法销售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案件的通知》,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家长,给孩子服用此类药品时应注意适量,服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7天。   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止咳药水本是良药,但若长期大量使用便容易成瘾,甚至等同吸毒,因为部分止咳糖浆含有可待因、麻黄碱、樟脑酊等麻醉药品,因个人体质不同,有人口服1次超过60毫升就会兴奋、烦躁不安,大量服用则会产生快感和幻觉。此类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发生较多,除了服用不当,也有个别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见利忘义,使用非法手段向不法分子大量销售药品,对此,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规定,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将吊销其《药品经营许可证》,对于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悉,我省已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等类药品列入处方药管理,零售企业应将上述药品同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一并设置专柜,专人管理、专册登记。龙江居民若遇非法销售此类药品的情况,可拨打12331进行投诉举报。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3日
网购自制食品安全:无人管?
面对正在兴起的自制美食网售浪潮,相应的监管几乎是空白。网络美食家们销售的食物大多缺乏资质和卫生许可,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那些没有执照的卖家们,只需要关闭虚拟世界中的店铺或者注销微信号,就能彻底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于是,难免有人会问:“这些网络美食坊,在食品安全方面,靠谱吗?” a卖的是信任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2日
中国大V走进孟山都 激烈探讨转基因食品安全
      美国当地时间11月21日,中国互联网意见领袖访美代表团成员走访了全球转基因农业巨头美国孟山都公司位于圣路易斯市最大的研发中心。代表团成员与孟山都转基因技术专家交流食品安全、生态平衡等话题。农业转基因技术鼻祖傅瑞磊在回答疑问的同时,表示其转基因食品约有80%投放于美国,20%用于出口,转基因食品安全纪录受到了很多立法机构的肯定。   在孟山都前媒体联络员乔伊斯•阿尔维斯的带领下,代表团成员们参观了其研发中心,并听取了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各阶段培育步骤。据介绍,转基因技术简言之即通过向植物植入特定DNA使其具有抗虫害等特性。目前,美国境内转基因农作物主要为大豆、玉米等,其中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其总面积的92%。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2日
食药监新规杜绝网络“隐形饭店” 芝士蛋糕等食品严禁外送
      网络送餐平台上生意火爆的饭店,实际却无场地、无证、超范围经营,根本无法保障食品安全。近日,本市已发生多起“隐形饭店”借助网络平台违法经营的事件。针对这种情况,市食药监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强第三方平台网络订餐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餐饮单位取得合法资质后方可经营。   意见明确,第三方平台应取得电信管理部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入网餐饮单位应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颁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同时,二者还均应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并严格按照许可证照规定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1日
食品添加剂并非猛于虎 合理使用不会危害健康
      近年来,食品安全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各类添加剂成了众矢之的。食品添加剂的本意是让食品更安全,改善品质,延长保存期,然而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被曝光,让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谈之色变。   11月18日,省科协邀请省内食品安全、监测、研究的多名专家,与媒体一道,就百姓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解读,并现场解析当前食品安全的主要误区。专家表示,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其实它没有那么可怕,现代食品工业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出错的是对它的滥用。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应该辩证看待,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是无害的。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1日
北京查处25种不合格食品 大名府香油涉嫌掺假
11月19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新一批不合格食品下架名单。25种不合格食品中,“大名府”等4种香油被检出脂肪酸组成不合格,涉嫌掺杂掺假;“多旺沁园”袋装油条、馒头等样品则被检出不得检出的苯甲酸。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0日
台湾提高食品案件处罚标准
针对近期台湾接连爆发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台湾“立法院”本月18日“三读”通过了“食安法修正案”,大幅提高对违法者及违法厂商的裁罚,其中,个人部分若生产的产品致人于死,最重可罚2亿元新台币,法人最重可罚20亿元新台币,是“旧法”的10倍。此外,如果业者不法所得超过罚金额度,法官还可酌量加重惩罚力度。不过,据悉,“新法”通过,却因法律不溯既往,无法罚到顶新。   条文还规定,为加强台湾食品安全事务协调、监督、推动及查缉,“行政院”应设“食品安全会报”,由“行政院长”担任召集人,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及民间团体代表共同组成,建立食品卫生安全预警及稽核制度,至少每3个月开会一次;各市、县也应设“食品安全会报”。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0日
食品公司火灾频发背后:多数厂房“带病”工作
       11月16日晚间,“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的龙源食品有限公司一胡萝卜包装车间发生火灾,截至17日上午9时,火灾现场基本清理完毕。事故造成18人遇难,13人受伤。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此致电潍坊市和寿光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称“国务院和省政府已经成立调查组介入,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