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行业
国家
所有行业:
全部 全球化学品合规 食品接触材料/再生塑料 全球农用化学品合规 消杀产品及设备合规 全球化妆品合规 全球食品合规 药品合规 绿色低碳可持续 EHS与过程安全 检验检测及认证
展开
所有分类:
全部 欧盟EU REACH 欧盟CLP 英国UK REACH 全球GHS 土耳其KKDIK 美国TSCA SVHC 中国危险化学品 危化品准入 EHS合规 TCCSCA/OSHA 新污染物 韩国K-REACH 日本化学物质 印度CMSR 越南化学品 澳大利亚化学品 俄罗斯REACH 欧盟F-GAS 欧盟PCN 欧盟SCIP 瑞士ChemO法规 中国新化学物质 其他化学品法规 韩国MSDS提交及CBI申请服务 加拿大CEPA新物质申报 台湾地区化学品 CAS号码查询/申请 菲律宾化学品法规 新西兰化学品法规 拉美国家化学品合规 两用物项和技术进出口合规 欧盟化妆品 中国化妆品 美国化妆品 全球化妆品 东盟化妆品 牙膏备案 其他化妆品法规 新原料注册备案 化妆品注册备案 日本化妆品合规 INCI名称申请 中国食品接触材料 欧盟食品接触材料 美国食品接触材料 加拿大食品接触材料 美国药包材 日本食品接触材料 英国食品接触材料 中国药包材 瑞士食品接触材料法规 美国食品接触再生塑料注册 欧盟EFSA食品接触再生塑料注册 印度食品接触材料 EPR注册申请 南方共同市场食品接触材料 德国BfR食品接触材料 中国食品法规 宠物食品 进口食品合规服务 婴幼儿配方乳粉合规 出口食品合规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 保健食品合规 美国GRAS认证 暴露限度HBEL 基因毒性杂质 药品CMC研究 中国创新药临床登记 欧盟CEP/ASMF/EDMF登记 特殊基因毒性杂质 美国DMF备案登记 中国农药登记 美国EPA农药登记 欧盟农药登记 英国农药登记 巴西农药登记 越南农药登记 风险评估 QSAR 中国肥料 欧盟肥料 中国农药相同原药登记 美国EPA农药助剂登记 美国EPA农药新活性物质登记 欧盟原药等同性评估 中国新农药登记 加拿大PMRA农药登记 中国消毒产品 美国EPA消毒产品 美国FDA消毒产品 欧盟消毒产品 韩国消毒产品 英国消毒产品 美国EPA消毒设备登记 欧盟碳关税法规(CBAM) 双碳 碳中和 碳达峰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产品碳足迹/碳标签 企业碳核算/碳盘查 活动/会议碳中和 CCER减排项目开发 CDP问卷 EcoVadis评级 绿色产品认证 绿色设计产品申请 低碳产品认证 ESG(环境、社会与治理) GreenScreen认证™ ChemFORWARD化学评估 欧盟零毁林法案(EUDR) 危险货物运输 印度BIS认证
展开
杭州市组织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
     廉价猪肉”是否让人放心?中小学周边的餐饮副食店是否让家长安心?为回应社会关切,11月28日,市市场监管局召开专题会议,组织部署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确保我市食品安全。   据介绍,此次专项行动从12月1日开始,至2015年1月30日结束,将对食品经营企业、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及其周边餐饮食杂店、建筑工地食堂等单位加强监督抽查,同时对市场上的重点产品、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从严从重从快查处一批涉及食品安全的大案要案,集中力量大力打击市场上危及食品安全的行为,坚决对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实行“零容忍”。市市场监管局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如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应保存好购物、消费发票等有关凭证,同时拨打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电话12315、12331进行咨询或投诉。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9日
紧盯农村“山寨食品” 呼市查处食品违法139起
      11月28日,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武川县召开农村食品安全现场交流会,通报各旗县区农村食品市场集中整治情况,安排加强对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食药局组织力量对农村地区食品市场存在的假冒伪劣和仿冒知名品牌,制售“五无”食品加强查处力度,以城乡结合部、校园及其周边区、旅游景区、自然村以及其他问题易发、多发区域为重点区域,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集市、农村地区中小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食杂店、小餐饮为重点场所,以群众日常大宗消费食品、儿童食品和民族特色食品等为重点品种,开展了集中整治检查。  截止目前,检查食品生产小作坊504户(次),检查儿童食品生产单位51户(次),检查食品经营户11371户(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260家,此次集中检查共罚款48.35万余元。此次集中整治,全市立案各类食品违法案件139起,其中查处商标侵权“牛栏山”、“安琪”、“茅台”等食品案件13起,假冒伪劣食品案件4起。取缔无证经营户355户,吊销食品流通许可证3户,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7家。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8日
我国将建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制
11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关于建立卫生计生系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制度的指导意见》。根据《意见》,卫生计生系统将建立食品安全首席专家制度,聘任人员不得以首席专家名义开展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 《意见》明确,首席专家要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的作用,广泛收集、研判专业领域的观点和意见,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专业意见,为开展食品安全公众交流提供科学解读。国家级首席专家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会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遴选和管理,省级首席专家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的专业技术机构负责遴选和管理,原则上每省(区、市)聘任1名。地市级及以下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则根据工作需要设立首席专家。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8日
美媒:中国限制转基因食品“另有原因”
外媒称,让中国领导人夜不能寐的烦恼中无疑包括食品安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中国人对饮食健康的要求愈加强烈。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就是这种困境的缩影。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1月25日以《中国所有恐惧的总和:转基因食品》为题报道称,长期以来,自给自足在中国一直有着宗教般重要的意义;而据官方说法,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达到95%,也就是每年产量近6亿吨。但是,鉴于中国人对肉类的需求已经达到每年人均约50公斤并接近欧洲的城市居民水平,中国需要进口谷物(主要是大豆和玉米)用作动物饲料。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7日
质检总局通报10月份不合格进口食品287批
11月27日上午,质检总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办公室主任李静发布了10月份出入境检验检验情况,通报了10月份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情况。 2014年10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共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进口食品287批、化妆品4批。不合格食品涉及17类产品,主要不合格产品是糖类、饮料类和糕点饼干类,来自34个国家或地区,标签不合格、品质不合格和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等项目为主要不合格原因。不合格化妆品涉及3类产品,分别是肤用化妆品、香水类化妆品和其他化妆品,来自4个国家或地区,不合格原因为证书不合格、禁限用物质、包装不合格和标签不合格。对以上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化妆品,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均采取了退运或销毁等措施,未进入国内市场。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7日
广州质监部门通报39批次不合格食品 多为微生物超标
      25日,广州市食安办发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信息,本期抽检的1017批次食品中有39批次不合格。其中,18批次食品微生物标准不合格,涉及桶(瓶)装水、方便食品、饼干等。另外,广州市食为天西增酒家有限公司的自制叉烧中被检出了过量的苯并(α)芘,长期摄入有致癌风险。   市食药监管部门表示,已对抽检不合格食品依法实行下架、封存、召回等措施,按规定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的单位依法进行查处。  不合格食品多为微生物超标  近期,市食药监部门对广州市生产领域的饮料、速冻食品等13大类135批次食品进行了日常抽样检验,攻有10批次食品不合格。对流通环节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乳制品、酒类等718批次食品进行抽检,其中有28批次不合格。在餐饮服务环节,酱汁类调味品、卤水汁、熟肉制品、酒类等164批次被抽检食品中,只有1批次不合格。  市食药监部门在多环节抽检中发现,不合格的食品当中微生物超标的食品最多,共有18批次,涉及桶(瓶)装水、方便食品、饼干等。其中,桶(瓶)装饮用水是微生物超标的重灾区,白云区禾乐饮水厂的禾乐润饮用纯净水、天河区伍仙源饮用水有限公司的佳源饮流溪清泉饮用纯净水及广州好水来纯净水有限公司的八千尺饮用纯净水等共8家饮用水企业生产的桶(瓶)装水菌落总数超标。  另外,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近期还对590家经营保健食品的企业进行检查。其中,立案4宗,结案6宗,涉案金额1.4642万元,罚没金额0.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质检部门本次还抽检了13家食用油生产及食用油制品生产企业,暂未发现使用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进行食用油生产加工或使用来历不明食用油进行食品生产加工等违法行为。  多项食品被检出食品添加剂超标  在对餐饮企业的检查中,食药监部门在广州市食为天西增酒家有限公司的自制叉烧中检出了过量的苯并(α)芘。据了解,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烧烤和烟熏肉制品等会含有苯并(α)芘,长期摄入有致癌风险。  市食安办建议,在烹饪食品时最好避免食品直接接触炭火或直接接触烟,在日常的饮食中不宜长期大量食用烧烤食品。餐饮服务单位在熏烤、油炸食品时也应改进烹饪工艺或方法,注意火候的掌握并避免食品直接接触火焰。  另外,多项食品被检验出食品添加剂超标。其中番禺合兴油脂有限公司的一批次狮球唛特级初榨橄榄油被检出酸值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超标。广州市果王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菓王小子金丝果脯(地瓜干)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江苏康华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的“飘香麻辣金针菇”、侨园牌“茶香梅”、小棒牛牌“仔仔鱼”等零食被查出柠檬黄、日落黄或胭脂红超标。  广州市食安办提醒,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均属人工合成色素,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也没有任何帮助。如果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的合成过程把关不严,还会造成砷、汞、苯酚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对人体的伤害更大。  特写  一批次蜂蜜被检出不合格  为了解广州市场上蜂蜜商品的真实质量情况,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选购,广州市消委会近日开展了蜂蜜商品比较试验。记者24日从该会获悉,试验结果显示1批次样品不达标,为四川出产的健生堂牌天然蜂蜜,原因是菌落总数超标。  本次比较试验共购买30批次样品,经检测,29批次样品达标,达标率为96.7%。只有1批次样品因菌落总数超标而未能完全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比较试验项目包括标签、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氏菌等19个项目。  收到广州消委会的检测报告后,成都双流嘉能营养食品厂就样品菌落总数不达标问题做出了书面回复。该司表示样品菌落总数不达标可能系两个原因造成:一是在调查中发现有工人未按规定的要求,将用于封瓶的铝箔垫片重叠放置进行杀菌,使得位于下部的垫片杀菌不彻底,在封装后产品直接与垫片接触;二是不达标的样品系气温较高季节生产,微生物繁殖活跃,产品出厂检测时是符合相关要求的,但在储运过程中微生物在产品中可能有一定的增殖,从而造成菌落总数超标。  对此,该公司表示将不断加大对员工的生产培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按流程操作,确保每一个铝箔片都要彻底完成灭菌工作。同时会更加严格地加强对产品质量管理,坚决杜绝此问题再次发生。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6日
美国将强制要求连锁餐馆标明食品热量
从明年起,人们在美国连锁餐馆就餐时,也许将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吃进去多少热量。这是美国为遏制肥胖流行趋势而采取的最新措施。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25日公布的两项规定,拥有20个分店及以上的餐馆将必须在菜单上标明食品热量。连锁餐馆和类似零售食品企业有一年时间来针对这项规定进行相应调整,而自动售货机运营商则有两年时间。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6日
购买全谷物食品需看清成分标签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营养,标着“全谷物”、“粗粮”的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美国营养专家科里·甘斯提醒,这些标榜“健康”的食品未必都真健康。   全谷物食品受市场追捧  粗粮对身体有益的观念深入人心,在超市里,人们也更青睐货架上那些标明“全谷物、纯粗粮”等字眼的食品,这类食品号称含有精选谷物,可补充膳食纤维。  不过,在亚特兰大召开的营养食品博览会上,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江文章指出,市面上常见的燕麦粥等粗粮速溶饮品,选用的谷物大多属于等级较差、成本较便宜的原料,如碎米或存放比较久的谷物等。它们经过加工、磨粉后营养素很容易流失,靠它来弥补摄取谷物的不足,并不实际。另外,纯正谷物就算被磨成粉,也应保有原来的麸皮、胚芽比例。选择时消费者应看清成分表首位是否有“全麦”、“全谷物”字样。  记者走访发现,超市货架上不少食品都标榜“全谷物”。在朝阳北路一家大型超市,正在挑选零食的陈奶奶告诉记者,她看中了一款号称全谷物的能量棒,准备买给今年4岁的小孙子吃,“他老大便干燥,吃点这个全谷物应该有好处。”陈奶奶手里拿着的这款南瓜口味的能量棒,其包装上醒目标注“本产品经由12种天然谷物制造而成,不添加防腐剂和色素”,在其背面的配料表上标有:糙米、棕榈油、麦芽糊精、白米、玉米、南瓜粉、白砂糖、酱油粉、荞麦、麦片、绿豆、雪莲子、薏仁、豌豆、红豆、花豆、黑豆、黑米。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配料表上的成分标注是按照含量依次排列的,可见该款产品成分表前三名中,只有糙米是真正的粗粮。  全谷物食品常伴随高油脂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全谷物作为主食,日积月累的改善对人体的营养意义是非常大的。现在提倡健康的饮食是把营养价值低的东西用营养价值高的东西换掉,而全谷物是最佳的选择之一。  很多全谷物食品主打的是富含纤维,殊不知高纤维食品往往伴随的是“多油”,在陈奶奶购买的全谷物能量棒上,油脂甚至排在配料表的第二位。对此,范志红指出,粮食、豆类中含的主要是不溶性纤维,较粗糙,很多习惯精米白面的人不喜欢这种粗糙感。对他们来说,含量3%的粗纤维食品就很“扎嗓子”了,而一些高纤维饼干的纤维含量可高达6%甚至10%以上。高纤食品如果能口感出众、粗而不糙,无非是油脂在里面起到润滑作用,纤维在吸油后会变软。所以纤维越高的产品,通常脂肪含量也越高。而且,因为饱和脂肪软化纤维的作用更出色,所以厂家通常都会使用含大量饱和脂肪的氢化植物油或黄油、猪油、牛油等动物油,使它们口感发酥。全谷物食物的营养价值也因此大打折扣。  专家提醒,如果想得到粗粮和豆类的好处,与其购买一些标榜全谷物实际并不健康的食品,不如自己做麦饭、豆饭、八宝粥,打五谷豆浆。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5日
中国乳制品年度进口量预增四成
      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前9月乳制品进口量已经同比增加36.5%的情况下,随着价格的持续下滑,目前市场已经出现抄底式购进,按照行业规律预计,今年国内乳制品进口量全年增幅仍然接近四成。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9月全国乳制品进口量为10.72万吨,环比下降了10.2%,同比下跌了10.1%,这与此前恒天然发布的9月中国乳制品进口数据基本接近。“单月乳制品进口量的同比、环比下滑与去年同期基数以及国内库存较高有关,却并不意味着国内乳制品市场的进口需求在减少,国内乳制品进口量通常在年初及6、7月会出现冲量,目前进口高峰时段已过,因此前9月的进口同比增幅通常就能够代表全年趋势”,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今年前9月国内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了36.5%,因此按照行业规律预计,今年国内乳制品进口量全年增幅仍然接近四成。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5日
食品检测门槛高 买肉花32元鉴真假得掏4000
      济南市民霍先生家的冰箱里,藏着一个打不开的“心结”——一袋等待检测真假的羊肉卷。怀疑买到掺假羊肉卷的他去找检测机构,可要么鉴定不了,要么收费太高,想通过私人在实验室鉴定,却又因为缺乏相关资质,无法出具报告。   买的“羊肉卷”,吃着没羊肉味儿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