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管的本质是解决市场失灵”
昨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下称《通知》)指出,今年围绕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着力开展多个方面的治理整顿。
其中涵盖了婴幼儿乳粉、食用油、农村食品、儿童食品、过期食品、非法添加、非法宣传、网络销售和进口食品等方面。
“食品安全监管的本质是解决市场失灵,以上工作安排从监管政策和产业政策两方面入手,让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成为食品安全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是监管政策的约束,一方面是产业政策的激励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博士胡颖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胡颖廉表示,《通知》从多个方面展开了治理整顿,一方面围绕食用农产品、肉制品、食用油、儿童食品等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产品、重点行业,着力开展九个方面的治理整顿;另一方面,建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真正做到“重典治假”。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在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表示,自成立国家食药监总局以来,截止到今年3月下旬,全国所有的省级监管机构和近半数以上的地市级的监管机构已经改革到位,县级机构的改革已经稳步向前推进,新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另外,国人所关注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已经报请国务院审议,同时食药监总局还加强了对婴儿配方乳粉等重点行业、重点品种的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统一部署了对农村食品市场、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的综合治理和专项的整治。
“今年要求最大限度释放监管体制改革红利,完善从中央到地方直至基层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基层执法力量和规范化建设。关键是培养懂技术、通法律、善调查的基层执法干部队伍;加强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是健全基层监管责任制、明确基层监管机构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实现监督执法"标准化"、加强监管的技术支撑。”胡颖廉告诉本报记者。
社会、法治、保险多方约束
《通知》中指出,要建立“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企业首负责任制。也要引入欧美国家通行的食品质量安全惩罚性赔偿机制,让恶意违法者倾家荡产,倒逼企业落实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在刑事责任方面,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惩食品安全领域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加强食品安全犯罪侦查队伍即“食药警察”的建设,明确机构和人员专职负责打击食品安全犯罪。
另外,基层的监管一直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通知》要求各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民生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真金白银”投入支持力度。同时,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综合目标、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内。
同时提出社会共治体系升级,构建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在《通知》中,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控制和社会稳定功能,确定在部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试点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建立政府、保险机构、企业和消费者多方互动共赢的激励约束机制。
“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是要求食品企业都要交保险金,属于强制性保险,目前是属于试点阶段,尚未全面展开。主要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用保险金来救助消费者,特别是企业如果倒闭之后,消费者没有人管,最后还是落到了政府头上。”胡颖廉对记者表示。
所以,如果食品企业出一次险之后,第二年的保险费用就要增加。但胡也提到,强制保险主要是针对守法的企业,如果不守法的企业,还有其他的法律可以约束。
目前,人保、华安、长安责任等十几家保险公司,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环节上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开发保险产品超过30余款。但是全面推开,还有待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