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多款号称 “零添加”酱油检出微量镉、砷,尽管符合安全限量,却暴露出 “零添加” 宣称与消费者认知的偏差。
除此之外,超市里80%的 “0蔗糖”饮料,可能加了果糖(比蔗糖更易胖),“零防腐剂” 酸奶,可能靠高糖高盐防腐(钠含量超标2倍);某 “无添加” 儿童酱油,实测钠含量超普通酱油30%……
这些由标签引发的信任危机,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25)等新规的发布,或将迎来终结。
瑞欧整理了新规中对于“无,不含”,“不添加,不使用”等表述的合规使用规范及禁用情形,以下为食品从业者合规宣称与消费者理性选购提供专业参考:
允许合理使用“无,不含”的情况
使用“无”“不含”等词汇时,其相应配料或成分含量应为“0”,其他法律、法规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另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
等同于“不含”“无”的同义语:
“零(0)”“没有”“0%”“未含”“零(0)含量”“含量为0”以及与上述内容本质相同的用语。
图源:一图读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
“0糖,0脂”等营养成分含量为“0”时
当营养成分表标示营养成分,符合GB 28050-202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附录C, 能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声称的要求和限制性条件时:可以声称“0能量、0脂肪、0饱和脂肪、0反式脂肪、0胆固醇、0糖、0乳糖、0钠”。
如糖含量≤0.5g/100g(固体)或100mL(液体),可声称“无糖”或“不含糖”。
配料或成分含量为“0”时
除营养成分外,如果想针对某种配料或成分进行“0”含量宣传,只有法规、标准允许使用但实际未使用,并且含量为0或未检出时才可进行。
比如声称无淀粉火腿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不添加淀粉,建议检测量为0或未检出时,在标签标示“本产品中淀粉的含量为0g/100g”时,声称无淀粉。
同时要避免误解,如本身无糖的产品可以声称0蔗糖,但本身并非无糖的产品应避免声称0蔗糖。
不得使用“无,不含”的情况
当食品添加剂、污染物以及法律、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或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不得使用“无”“不含”等词汇及其同义语进行声称。
图源:一图读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
食品添加剂
在新规实施前,“零添加”“不添加防腐剂”等宣传语泛滥,部分企业借此夸大产品优势,误导消费者认为这些产品更安全、更优质。
因此新规对此进行严格限制。
污染物
部分企业为塑造“纯净”形象,标注“0添加”“0重金属”“0污染物”等表述,试图以“绝对无污染”作为卖点。此类宣称可能变相暗示其他合规产品“存在风险”,同时混淆了“限量要求”与“非法添加”的区别。
如某企业0添加酱油,检出微量镉砷,陷入争议,因此新规明确禁止宣称0添加或0添加污染物。
不允许添加 / 不应存在于食品中的物质
少数企业曾以“无瘦肉精”“不含三聚氰胺”等表述博眼球,试图“自证清白”;此类宣称看似“严谨”,实则隐含“其他产品可能含违禁物”的误导性暗示,同时弱化了企业对原料安全的基本管控责任。因此新规禁止不允许添加,不应存在物质的宣传。
禁止使用“不添加,不使用”
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及其同义语等词汇;其他法律、法规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另有规定的应从其规定。
等同于“不添加”“不使用”的同义语:
“未添加”“零添加”“无添加”“未使用”“没加”“没用”“没使”“没使用”“未用”以及与上述内容本质相同的用语。
图源:一图读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
瑞欧对食品企业的合规建议
精准把控“无/不含”使用条件:仅对法规允许使用但实际含量为“0”的配料/成分宣称,避免涉及添加剂、污染物或违禁物质。
规范标签标示:宣称“0含量”时,需在标签中标注具体数值,并符合对应标准要求。
全面排查宣传用语:在过渡期内完成标签调整,删除“零添加”“不使用”等违规表述,改用合规措辞。
瑞欧对消费者的建议
看数值,不看概念:关注标签上的具体含量,避免混淆概念,勿将“无蔗糖”等同“无糖”。
勿迷信“零添加”:勿将 “无添加” 等同于 “更健康”,关注实际配料及替代成分。
选正规,留凭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保留购物凭证,勿轻信虚假夸大宣传的产品。
相关阅读:
食品新国标下的「致敏原」标示管控,从“可能含有”到“精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