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转基因食品公众要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食品法规新闻
2014年10月16日
日前,国家工商部门加强了对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监督管理,中央电视台率先发布《关于“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审查要求通知》, 10月9日,央视广告部门官微称,禁止对非转基因广告使用“更健康、更安全”等误导性广告词。

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日前回应,此举对于规范市场行为、正确引导消费、塑造公平竞争环境都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毕美家表示,有的企业把“非转基因”作为卖点加以炒作的做法实质是商业包装,违反了广告法等相关法规,导致行业竞争的无序,加剧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恐慌情绪,这种行为背后,是企业的利益之争,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并无本质关联。

实际上,对转基因的争议由来已久,人们认识不一,态度各异,极端的双方甚至相互谩骂、诋毁以致对簿公堂。如果转基因技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那么这种认识混沌的状态倒也无所谓,但它最终的目的是要进入人们的生活(事实上已经如此),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

公众要有知情权

对于食品是否是转基因食品或食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公众要有知情权。对于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人们应该有权自己做出决定。

做出决定的前提是,对于转基因食品要有知情权,即食品包装上对于转基因成分应予以标识。

卫生部去年发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从2002年7月1日后,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

与农业部的办法相比,卫生部的办法显然要覆盖范围广而且细致得多。但遗憾的是它生效后仅仅4个月就基本不被实行了。也就是说,将来我们在超市中所见到的绝大部分转基因食品,除农业部规定的5类17种外,都不标识了。

关于转基因食品,有关其安全性的争议一直存在。2013年,全国12名律师致信国家食药监局和农业部,要求公开转基因食品相关信息。9月16日,人民日报刊文就转基因食品进行科普,解读国内转基因作物种类,对一些传言辟谣。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证书的发放是根据研发人的申请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评审,经部级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批准的。证书的批准信息已经在农业部相关网站上公布(http://www.moa.gov.cn/ztzl/zjyqwgz/),各批次的批准情况都可以查询。取得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不能马上进行商业化种植。谢家建介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要求,转基因作物还需要取得品种审定证书、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才能进入商业化种植。

对于转基因食品应谨慎对待。“既不必惊恐,也要实施事先的预防原则”——这种科学态度来对应转基因食品,理论上似乎可以达到最佳。但是公众有着对转基因食品天然上的不安全感,在科普上面的慢半拍,使得各种传言已经在人群中扩散开。这也与政府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宣传推广力度相关。

公众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容亵渎

2014年8月10日到9月9日,半月谈网做过一次市场调查,一个月时间内共有3392人参与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近2/3的受访者不了解转基因技术;即使经批准销售的转基因产品,近3/4的受访者也拒绝购买;超过1/3的人认为,在我们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主食中,有“较多”转基因产品;46%的受访者在购买农产品或有关食品时,会留意转基因标识;36%的人不知道有此标识;仅有17%的人明确表示,不会留意转基因标识。

转基因产品要进行标识,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可能是在转基因大争论中,目前唯一达成的共识。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中国实行的政策是,销售的转基因农产品中,如果含有转基因的成分,必须进行标注,要让消费者知道这个产品是转基因产品,或者加工的农产品里含有转基因的成分。知道了之后买或不买,由消费者自主决定,这个基本原则会长期坚持。

在这个原则之下,国还有《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对此作出了更细致的要求。

与此同时,一些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没有按规定进行标识。即使没有标识,也不容易被发现,以至于不少人对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充满疑问。这反映出社会公众对监管部门的不信任,也助长了社会对转基因的恐慌。

规范、完善并严格执行转基因标识制度至关重要,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容亵渎和侵犯。

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食品科普要加强

上述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对于经批准销售的转基因产品拒绝购买,愿意购买的人只有11%,还有16%的人觉得无所谓。这反映了人们对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忧虑。

这种忧虑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现在没事,不代表未来没事,不代表子孙后代没事。转基因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不过一二十年时间,公众普遍认为,这种产品即使对身体有危害,也不一定那么快、那么直接地表现出来。

二是转基因产品没有做人体试验,而是以老鼠替代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公众对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表示怀疑。

三是一些转基因作物农药打不死、虫子也不吃,人们对此难以理解。

四是不少人认为转基因违背了自然法则,在情感上很抵触,对其安全性难以信任。甚至有读者发出这样的诘问:“能够克农药、克虫子的产品,难道不会克人类吗?”

事实上,真正了解转基因的人并不多。36%的受访者自认为了解转基因技术;64%的人则表示不了解。

简单讲,转基因技术是指人为将一种生物的一个或几个已知功能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安家落户,使该生物获得新功能的一种技术。但仅仅这样解释显然还差得很远,也许只有通过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人们才能更理性地看待转基因。

关注 “瑞欧科技”
为您提供行业最新动态,解析市场发展趋势,共享优质免费资源,助力企业合规发展!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103822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转基因食品更新解读:标识方法、非转基因标识、强制标识目录及转基因含量
钟凯:我国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极为严格
所有食品都应强化“转基因标识”管理
农业部专家:无法靠外表辨认转基因食品
美媒:中国限制转基因食品“另有原因”
食品安全法修改:快递食品需防止污染 转基因食品需标识
台湾地区发布制定进口食品、转基因食品记录管理规定草案
深圳:拟转基因食品不标识可罚10万
农业部:自愿标识是转基因食品标识管理趋势
女子状告肯德基要求公开食品是否含有转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