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每日允许暴露量评估方法》团体标准指出,药品PDE评估的目标是在发生非预期暴露情况下,保护非目标患者的安全。
在实际生产中,若多个药品在共用生产设备上生产,即使经过了设备清洁并符合清洁要求,上一药品仍有可能残留在共用设备中(主要残留于管道内壁及设备内表面),从而导致该药品混入后续药品中,进而可能对后续药品的目标患者发生非预期的暴露。
毒理学界有俗语称:“All things are poison, and nothing is without poison, only the dose makes a thing not a poison”。这句话的通俗理解是,超过一定剂量万物皆有毒。
因此,PDE评估的理论基础就是,在当前已有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基于科学和规则的评估计算,推算出一个限值。只要将每日暴露量控制在此限值之下,即使发生非目标患者的持续暴露,也应当不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在确定评估对象后,PDE评估的首要步骤是进行信息收集。由于PDE评估是基于当前已有数据对未知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因此完整的信息收集/数据检索是PDE评估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前提。
药品作为特殊的化学品或生物制品,其研发、注册和批准上市过程中通常积累了丰富、可靠的非临床研究数据及临床研究和/或临床应用数据。尤其是药品说明书及官方公布的技术审查相关材料信息,一般具有较高的可靠度。因此,在数据检索过程中,国内和国外的药品监管机构网站是重要的信息来源。
药品被人体有意摄入或非预期地暴露之后,会发生人体主动的PK/TK (Pharmacokinetics / Toxicokinetics,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过程以及人体被动的PD/TD (Pharmacodynamics / Toxicodynamics,药效学/毒效学)过程。其中,PK/TK主要包括药品的吸收、代谢、分布和清除过程的研究,PD/TD主要是研究药品对人体或生物体的影响。PDE关注的是其中的毒性效应影响。
不同的药品对人体的毒性特征可能是不同的,即毒性谱(toxicity profile)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信息收集以评估潜在毒性风险时,需要进行尽可能完整的数据检索:
非临床数据的检索应包括单次给药毒性、重复给药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等数据;
临床数据应包括上市前数据和上市后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上市多年的药品,其非临床试验数据及上市前研究数据可能存在缺失;而对于研究开发中的创新药品,临床数据可能尚不充分。
总之,在PDE评估时应根据评估目标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进行完整的数据检索和信息收集,这是可靠评估的重要前提。
PDE评估的一般流程请参考下图:
尽管科学界可接受PDE评估结果不能完全重现(non-reproducible),也有部分专家认为PDE评估结果可以有3-5倍的差别,但毒理学专家在参与PDE评估过程中,仍应努力追求明确的评估原则和标准化的评估流程。
以上就是对PDE评估流程——信息收集这一步骤的解读。瑞欧佰药将持续分享该团体标准的起草背景以及毒理学评估的项目经验。瑞欧佰药将继续对PDE团标的其他内容进行解读,敬请持续关注!
相关阅读:
药品PDE标准解读三:PDE评估原则中的“保守性”与“周期性”
药品PDE标准解读二:PDE评估原则中的“完整性”与“人体相关性”
药品PDE标准解读一:什么是起始点PoD、关键效应与阈剂量?
国内首个药品每日允许暴露量(PDE)评估团体标准重磅发布!内附原文
HBEL/PDE/ADE、OEL、OEB全解析:清洁验证与职业暴露风险管理指南
OEL可以推导计算PDE吗?PDE与OEL有什么区别?适用范围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