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正式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涂料及涂层》(GB 4806.10-2025)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及制品》(GB 4806.16-2025)两大标准。
这两项新标准为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和监管提供了更科学、更精细化的依据。瑞欧为您梳理了两项新标准的核心变更内容。
《涂料及涂层》标准核心修订内容
1.适用范围扩大
旧版中“不适用于纸涂料及涂层”的表述被正式删除,这意味着符合新标准的食品接触用涂料及涂层同样可以应用于纸和纸板材料。对于使用了涂层的纸板制品需要同时满足本涂层标准以及纸标准(GB 4806.8-2022)的相关要求。
2.原料管理的调整
新标准对原料清单采取以聚合物管理为主、单体为辅的管理模式,核心调整内容如下:
基础原料:新纳入了部分经过安全评估且具有明确工艺必要性的单体及其他起始物。
聚合物范围:明确说明由附录A表A.1中所列的原料(包括单体、其他起始物、基础聚合物等)通过聚合等方式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 Da的物质,均允许用作涂料及涂层的基础原料。
添加剂:强调涂料和涂层中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守GB 9685表A.2 涂层添加剂及其相关公告的规定。
3.通用理化指标的科学性修订
在新标准的通用理化指标共包含4个项目的测试,主要修订了高锰酸钾消耗量以及芳香族伯胺(PAA)测试:
高锰酸钾消耗量试验条件优化:将高锰酸钾消耗量和重金属(以Pb计)迁移试验中高温条件(煮沸0.5小时后室温放置24小时)的适用范围从“炊饮具”精确修改为“炊具”,移除饮具适用场景;保温杯等饮具统一采用60°C、2小时的测试条件,更贴合实际使用场景与抽检数据。
新增PAA迁移总量指标:针对可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的涂层(如使用芳香族异氰酸酯和偶氮类着色剂的涂层),新增加了芳香族伯胺迁移总量的限制要求。检测应在涂料固化反应完成后对终产品进行。但对于GB 4806.10附录A、GB 9685及相关公告中已规定具体迁移限量的芳香族伯胺,其限量按原规定执行,不计入迁移总量的统计。
4.迁移试验的更新
针对预期接触酸性食品的金属罐(罐身、罐盖等)涂层,在进行总迁移(不适用于特定迁移量)试验时,如若使用4%乙酸导致涂层脱落、鼓泡或金属锈蚀等非正常情况,允许采用以下替代方案:
使用惰性基材(如玻璃)制作样品后进行测试。
当上述方法不可行时,可改用10%乙醇替代4%乙酸。
《硅橡胶材料及制品》标准内容简介
1.原料管理
同样采用 “聚合物为主、单体为辅” 的管理模式,附表A.1规定了食品接触用硅橡胶材料及制品允许使用的基础原料及使用要求。而且其中新增经安全评估的单体及起始物,其聚合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超1000 Da的物质,可作为硅橡胶基础原料。
2.理化指标
为了更好地管控来源于硅橡胶的安全风险,综合考虑硅橡胶材质特性以及市场抽样检测结果,新规明确5项理化指标:总迁移、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挥发性物质及特定迁移量。核心变化包括:
统一高锰酸钾消耗量与重金属(Pb计)迁移试验条件为60℃、2h;
首次增设环硅氧烷类低聚物等挥发性物质的检测项目与方法。这类物质(如D4、D5)具有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部分含生殖毒性,已被欧盟列为高度关注物质。
3.迁移试验要求
基于硅橡胶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规律研究,本次修订删除了“油脂类食品应选择50%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作为食品模拟物”的特殊规定。硅橡胶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食品模拟物的选择统一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GB 31604.1-2023)的规定执行。
两部新标准均将于2026年9月2日正式生效。瑞欧科技建议涂料、硅橡胶制品生产商及下游企业需尽快对照新规,开展现有产品合规性评估,及时调整生产工艺与供应链管理,确保顺利过渡,持续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
相关阅读:
解读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标准修改单: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