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维态美蛋白酶相关产品被通报其配套玻璃滴管存在铅超标问题,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的广泛关注。经调查,问题源于玻璃滴管刻度油墨层中的铅在使用过程中迁移至蛋白酶中,导致产品铅含量超标。
事件概要
根据相关通报,维态美蛋白酶产品及其复配食品添加剂均配备了玻璃滴管。初步调查显示,造成安全风险的铅正是从滴管的刻度油墨层迁移到了蛋白酶及其食品添加剂产品中,使得这些产品中的铅含量超出了国家标准。
维态美公司已对涉事的多个批次的酶复配食品添加剂进行了召回。目前,市场监管部门已对涉嫌违法行为开展立案调查,并对相关问题产品进行了封存和下架处理。同时,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也已就涉嫌犯罪行为立案侦查,并对涉案人员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食品接触材料安全不容忽视
食品接触材料是指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与食品接触的各类材料和制品,例如食品包装、餐具、厨具、食品加工设备等。这些材料在与食品接触时,其组分可能会迁移到食品中。
此次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接触材料安全的警钟,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全球各国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来确保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我国也设置了全面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GB 4806.1系列标准,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原料、生产、使用限量和检验、追溯性和标签标识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见:中国食品接触材料合规指南:监管体系与企业应对路径
如何确保产品合规?
企业在食品接触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合规原则:
原材料管控:确保所有用于生产食品接触材料的原料和组分均符合相关法规规定的物质清单要求和限制。供应链各环节中的生产商应向相关方提供符合性声明,明确产品的合规性、使用限制及风险评估信息,确保信息有效传递和可追溯。
良好生产规范(GMP):建立并执行严格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符合食品接触材料的卫生规范,防止有害物质的引入和交叉污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确保在生产、流通各阶段的来源和去向信息可查询。
合规性测试:参照标准对产品进行严格的测试,确保在正常或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迁移到食品中的物质和含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且不会改变对食品产生影响。
标签标识:产品标签应清晰、准确、充分,包含产品名称、材质、生产日期、生产者信息、遵循标准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以便消费者正确使用和识别。
瑞欧科技提醒您:在全球市场不断强化监管的背景下,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关乎合规,更关乎企业的品牌信誉与长期发展。主动识别风险、完善合规体系,是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