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原料如何申报化妆品新原料:命名规则、申报要求及注意事项解析

新原料注册备案
2025年7月25日

随着合成生物和发酵技术在化妆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发酵来源原料正成为研发和备案的热点。然而,这类原料在命名、申报路径、安全评估等方面有诸多规范要求。

瑞欧科技将为您梳理发酵原料政策背景备案趋势命名方式及申报注意事项,一起来看:

什么是发酵来源原料

发酵来源原料是通过发酵工程技术生产的原料,即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在可控条件下进行大规模培养,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物质。

通过发酵工艺生产的原料,尤其是微生物发酵原料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领域。与直接提取和化学合成法相比,发酵能产生更高质量和高纯度的成分、富集活性成分含量,增强功效,并且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产生的废料少,高效环保。

发酵来源原料发展趋势

政策利好

从政策利好来看,《“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将生物制造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为加速提升合成生物领域的研发创新水平,我国各省市积极响应,印发了一系列鼓励行业研发生物制造类化妆品原料的积极措施,如:

  •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利好化妆品新原料研发和支持生物制造总部企业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

  • 北京市商务局等 9 部门印发《关于支持美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企业基于生物工程学、皮肤科学等科技成果,开发高品质生物技术、化学新原料,按照《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美丽健康企业给予支持、设立化妆品新原料创新奖励。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广东省加快建设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方案》的通知,布局高端化妆品核心原料的微生物和酶法等生物技术高效合成路线,推动广东省美妆产品发展等。

新原料备案情况

从已备案新原料来看,发酵产物类新原料备案数量为18个,其中11个原料目前已进入安全监测期(截至2025年7月18日)。

上述大部分原料均为植物(或大型真菌)发酵类原料,根据深圳市药品检验研究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测评价重点实验室,发表的综述文章《植物发酵类化妆品及其发展现状》,植物发酵类化妆品由于具有绿色、环保、可生物降解性,安全性更高;且可富集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产生新的活性物质,护肤功效更强,已成为时下化妆品行业中的热潮。

发酵产物类新原料备案

此外,根据公示的新原料技术要求表,除上述发酵产物类原料外,还有5款原料为使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的单成分原料(因后续不再公示新原料技术要求表,该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1月30日)。

目前,5款原料已全部进入安全监测期。

化妆品原料安全监测期

发酵来源原料应如何命名

根据《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中已经收录的原料,应根据目录予以明确;

未收录的原料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等其他权威目录中收录的中文名称,并结合通行的命名原则制定原料标准中文名称。

当最终产品没有通用名或俗名时,发酵产物来源原料其命名规则一般为“菌种名称”+“/”+“发酵特征性底物的通用名称(如为植物,一般应为植物拉丁名+使用部位)”+“发酵产物后处理形式”。如:乳酸杆菌/黒芥(BRASSICA NIGRA)籽发酵产物提取物。

从发酵产物中提取的单一成分含量≥80%(以干重计)时应按该成分的名称进行命名。

发酵来源原料能按照情形5申报吗

发酵来源原料可按照原料功能和国内外使用历史判断是否属于申报情形1—4。由于不少发酵来源原料使用食品原料和食品可食用菌种作为底物和菌种,那么,是否可以按照可食用原料(情形5)进行申报呢? 

根据《化妆品新原料安全食用历史研究和判定指南(试行)》,菌种和底物各自的安全食用历史并不代表发酵产物可安全食用,应提供最终获得的发酵产物可安全食用的相关证明资料。

另外,发酵来源原料不符合情形6要求。

发酵来源新原料有哪些注意点

单一底物和单一菌种

发酵工程技术制备的新原料的底物应为单一来源,生产菌种原则上为单一菌种,如使用两种菌种以上的,应提供每种菌种的上述资料、多菌种使用的必要性和不同菌种间是否发生影响作用、发酵产物中的质控指标和产生风险物质的验证资料。(化妆品新原料判定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菌种信息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制备的新原料应说明发酵生产菌种属名、种名及菌种号,并提供相应拉丁学名;提供菌种(株)来源,鉴定报告(包括表型特征和基于基因分型的菌株水平的鉴定结果)和菌种(株)的生物学、遗传学、功效学特性,并开展原料稳定性研究。(化妆品新原料判定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组成分类

非单一组分新原料,如多聚物、植物提取物、发酵产物、水解产物等,应提供最终原料的具体存在形式,若因技术上不可避免添加助剂的,还需明确添加的助剂(如溶剂、防腐剂、稳定剂等)、使用量及其测定方法和结果;应说明新原料主要化学成分或特征性成分(如多酚类、黄酮类、多糖类、多肽类、皂苷类等),并提供其主要化学组成的文献依据或实验依据。(化妆品新原料判定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生产工艺

应当说明培养、提取、分离、纯化等原料制备过程。包括工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原料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和可能存在的有害微生物。如使用菌种(株)为利用基因工程所获得的“工程菌”,则需要提供载体构建、工程菌(株)等详细信息;如使用菌种(株)为细胞融合等技术进行的发酵,则应提供使用菌株的筛选和稳定性验证、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等详细信息。(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化妆品新原料判定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安全评估

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制备过程;(2)所用的生物描述:供体生物、受体生物、经修饰的微生物等;(3)生物技术的类型/方式;(4)微生物致病性;(5)毒性成分包括生物代谢物、产生的毒素等;(6)理化特性;(7)微生物质量控制措施;(8)防腐剂和/或其他添加剂。对于特殊生物技术来源的原料,其中经修饰的对象(如微生物)或潜在的毒性物质不能彻底去除的,需提供数据予以说明。(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

瑞欧科技提醒您,企业在申报发酵来源原料时,应注意相关法规要求,确保产品顺利合规。

相关阅读:

热门原料盘点:从食品原料到化妆品原料,什么是有安全食用历史的原料?

植物原料如何申报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的注意事项与资料要求解析

浅谈红景天苷完成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相关原料的应用与申报前景

特色植物资源研究迎来春天?化妆品植物新原料盘点:备案情况与政策利好

化妆品新原料申报指导合辑,含聚合物原料、可食用原料及植物原料等

关注 “妆研24小时”
为您提供新闻资讯、法规解读干货、案例实操讲解,快速触达全球化妆品监管与市场一手信息!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103817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植物原料如何申报化妆品新原料?注册/备案的注意事项与资料要求解析
中国特殊化妆品申报实务:防晒化妆品的检验检测要求及注意事项解析
如何判断一个原料是否能申报化妆品新原料?判定依据有哪些?
如何搜集化妆品原料的「安全食用历史」依据?进行申报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化妆品原料 | 什么是INCI名称?如何申请INCI名称?INCI的命名规则?
儿童化妆品申报技术要求详解:备案申请、原料选择及产品标签等
2023年中国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特点分析,含申报数量、申报企业及使用目的等
化妆品新原料申报指导合辑,含聚合物原料、可食用原料及植物原料等
浅谈红景天苷完成化妆品新原料备案:相关原料的应用与申报前景
化妆品新原料申报中,如何使用非动物测试方法?可豁免情形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