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以下简称《法典》)经中国人大网正式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6月13日。
作为中国继《民法典》之后的第二部“法典”,《生态环境法典》将成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全新里程碑。
《法典》共计五编,涵盖总则、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责任和附则,共1188条,约16万字,立法定位高、结构系统化、条文密度大。
绿色低碳首次纳入法典,明确企业绿色转型责任
在《法典》中,国家将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明确提出要推动化工、石化、建材、印染等重点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持续提升能效和碳排放标准。
同时,国家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完善绿色产品的标准、认证和标识,让“绿色”真正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国家积极鼓励政府机构和公众优先采购绿色产品,通过绿色消费促进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生产与消费协同发展的绿色体系。
国家还将加快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项目。整体来看,国家正在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化举措,为绿色低碳的发展营造更加清晰、有力和可持续的政策环境,加速推动产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升级。
绿色化学赋能替代革命,推动清洁生产升级
在《法典》中,“绿色替代”的概念也首次被明确纳入法律框架,体现了国家对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的高度重视。
《法典》提出,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应优先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从源头上减少环境和健康风险。这为推动原料绿色化、生产清洁化提供了法律依据。
此外,对于仍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法典要求必须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督促其尽快实现绿色转型。这一规定不仅为绿色替代提供了制度支撑,也标志着我国在绿色化学发展道路上迈出了更加坚定的一步。
针对违反规定,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或者在清洁生产审核中弄虚作假的,或者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不报告或者不如实报告审核结果的,最高将面临五十万元的罚款!
5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介绍了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最新进展。在“答记者问”环节中,赵司长就公众关心的《法典》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
他表示,法典发布后,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推进补充性立法,特别是在气候变化应对、绿色低碳发展等新兴领域。目前,这些领域尚缺乏专门法律,法典中仅作出原则性和引领性的规定。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立足实践经验,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加快推进相关立法进程,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
写在最后
《法典》不仅是环保领域的重大立法事件,也将成为推动化学产业绿色升级的制度引擎。绿色化学的理念已逐渐从科研走向立法,从倡导走向强制。
瑞欧科技将持续关注《法典》的立法进展,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合规评估和绿色替代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实现低风险、可持续的发展。
相关阅读:
生态环境法典即将出台: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违规罚款或将高达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