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凭借其耐热性、阻燃性和化学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粘合剂、食品包装及纺织品等行业。然而,随着欧盟对其环境与健康风险的关注升级,这一“工业多面手”正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挑战。
近日,欧洲三聚氰胺生产商协会(EMPA)最新通讯披露3项关键政策动向,全球产业链或因此面临技术升级与合规应对的双重挑战,瑞欧科技提醒相关行业需结合自身应用场景提前布局。
技术突破:检测灵敏度显著提升
EMPA最新开发的水质检测技术,可同时测定三聚氰胺(MEL)及其6种衍生物(如氰尿酸CYA)。
其中CYA的检测限低至0.050 μg/L,其他物质则达0.010 μg/L。该技术采用同位素标记内标法,解决了环境评估中长期存在的痕量物质检测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已于2023年修订《食品接触材料法规》,明确禁止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用于高温/酸性食品容器。
尽管新检测方法主要针对水体监测,但其技术原理或可为相关行业应对塑料制品迁移量监控(现行限值2.5 mg/kg)提供参考方案,相关企业可提前布局检测能力。
欧盟REACH授权清单草案更新:三聚氰胺纳入优先评估
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第12批授权清单草案将三聚氰胺纳入优先物质,最终推荐结果将于2025年底提交欧盟委员会审议。
据统计,目前欧盟约23%的三聚氰胺用于层压板制造,12%用于粘合剂生产,这些领域可能首当其冲受到政策影响。
若三聚氰胺最终被纳入欧盟REACH附件XIV(授权清单),相关企业需在"最迟申请日期"前提交授权申请,否则将面临欧盟市场准入限制。
德国CLH分类提案延迟,毒性属性引关注
德国联邦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BAuA)拟将三聚氰胺列入生殖毒性及持久性、移动性、毒性(PMT/vPvM)物质,该统一分类与标签(CLH)提案已延期至2025年第一季度。
审查通过后将启动60天公众咨询,若分类通过,将触发欧盟CLP法规下的新标签要求及使用限制。
当前三聚氰胺已被列入高关注物质(SVHC)清单,企业需履行:
供应链信息传递义务(当物品中SVHC含量>0.1% 时需提供合规的SDS);
SVHC通报义务(当物品中SVHC含量>0.1% 且年出口量>1 吨)。
行业前瞻
随着ECHA计划于2025年底提交欧盟REACH授权清单终稿,以及CLH分类公众咨询启动,三聚氰胺监管将进入"政策密集期",这一系列监管动态或将重塑全球氨基塑料市场格局。
瑞欧科技提醒相关企业:
技术替代:加速研发生物基材料(如大豆蛋白胶、纤维素基塑料)替代三聚氰胺。
工艺升级: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三聚氰胺迁移风险,确保符合欧盟限值要求。
合规先行:密切关注ECHA、BAuA等机构动态,做好授权申请的准备。
相关阅读:
欧盟RoHS指令更新!铅豁免条款再次延期,电子电气行业企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