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归口的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30部分:退敏爆炸物》正式发布。这一重要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安全管理提供明确指引。
编制背景
2011年,国务院公布并施行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引入了《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GHS)(简称GHS制度),并依据GHS第四修订版发布了GB 30000.2-29系列标准,涵盖16个物理危险种类、10个健康危害种类以及2个环境危害种类。
随着GHS制度的不断更新,国际上早在联合国GHS的第六修订版(联合国GHS每两年修订一次,目前是第十修订版)中引入了“退敏爆炸物”这一新的物理危害种类。
因此,此次新增的《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30部分:退敏爆炸物》标准,旨在及时更新和修订我国相关标准体系,使其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确保我国化学品安全规范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主要内容
该标准与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第十修订版中第1.4章、2.17章、附件1和附件3的技术内容一致。
作为GB 30000系列分类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标准与现有系列标准保持协调统一,规定了退敏爆炸物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标准、判定逻辑和指导、标签要素等内容,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什么是退敏爆炸物?
退敏爆炸物,是指固态或液态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经过退敏处理以抑制其爆炸性,使之不会整体爆炸,也不会迅速燃烧,且因此不可划入“爆炸物”危险类别。退敏爆炸物包括固态退敏爆炸物和液态退敏爆炸物。
分类标准
退敏爆炸物根据其放热分解能、燃烧速率等参数被分为4个危险类别。任何经过退敏处理的爆炸物都应按照以下程序判断是否为退敏爆炸物。
排除条件:
根据GB 30000.2有关物质或混合物不含有爆炸性物质;或
放热分解能小于300J/g的情况。
划入条件:
非用于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果;和
无整体爆炸危险(通过GB/T14372系列试验);和
校正燃烧速率≤ 1200kg/min(根据燃烧速率分4类);
此外,稳定的硝化纤维素也属于此类。
根据校正燃烧速率(Ac)进行危害类别划分:
标签要素的分配
实施意义
填补空白:退敏爆炸物是一种特殊的化学品,经过退敏处理后其爆炸性被抑制,但仍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此前的分类体系中,这类化学品的分类不够明确,引入退敏爆炸物分类后,可以更精准地对其进行分类和管理。
保障安全:建立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的具有退敏爆炸物特性的化学品危险分类定级检验技术标准,可以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这些潜在风险。
另外,引入退敏爆炸物分类后,相关化学品的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SDS)需要明确标注其危险类别和防范措施,这有助于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采取更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人身安全。
促进合规:为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了统一、明确的技术依据,有助于减少重复测试和评估,打破技术壁垒,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推动国际贸易: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助于提升我国化学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化学品的出口贸易,推动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相关阅读:
危险货物国标《分类和品名编号》及《品名表》更新,10月起强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