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500万元!北京出台奖励政策,“真金白银”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双碳 碳中和 碳达峰
2025年3月20日

当今时代,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对于广大企业而言,如何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获得政策的支持与助力,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征求意见公告,为绿色低碳产业的企业们送上了真金白银的发展助力。

该政策不仅涵盖了企业成长的多个阶段,在资金支持上的力度更是空前,本篇将带您了解这些政策的含金量!

促进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

绿色企业培育:最高奖励80万元

当企业上一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政府将直接给予不超30万元的奖励!对于新建投产且收入达标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奖励额度最高可达50万元!信息软件业企业若实现营收提升,同样能获得相应的奖励。

对新获市级专精特新认定的企业,将得到一次性不超20万元的支持;若成功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一次性支持最高可达80万元!

对工业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获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给予最高支持50万元;获得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给予最高支持100万元。

一旦企业成功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零碳工厂、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等荣誉,市级认定单个荣誉最高支持50万元,国家级认定单个荣誉最高支持更是高达100万元。

绿色改造升级:最高支持500万元

制造业企业在进行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改造时,可依据项目总投资的30%获得政府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额度可达500万元。

企业自主选择绿色诊断服务商开展绿色诊断工作,还能额外获得最高5万元的支持。

对进行绿色低碳先进技术首次应用的企业,可按实际投资金额的30%获得支持,最高200万元。

对实施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的企业,按项目总投资的30%获得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300万元。

绿色能源应用:最高支持300万元

企业积极参与绿电交易的,成功购买100万度及以上的绿色电力时,政府将按交易电量每度电0.01元的标准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支持。

对于完成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的,将根据总装机容量给予支持,最高可达100万元。

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新能源利用项目,也将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最低10%的比例获得支持,单家主体每年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最高支持额度为100万元。

对开展绿色低碳方向的小品种小批次验证项目,按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支持,最高300万元。

支持未来能源创新发展,对入选北京市未来产业领域创新项目的申报主体,按北京市奖励标准给予配套资金支持,最高支持200万元。

绿色集群建设:最高支持500万元

支持企业或工业园区建设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新型储能和氢能等未来能源领域的产业集群,对符合条件的产业集群给予最高500万元支持。

支持绿色能源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按项目投资的30%给予支持,最高500万元。

对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化改造项目,按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支持,单个项目最高支持500万元。

绿色生态构建:最高支持100万元

对主动开展ESG信息披露且表现优秀者,给予最高支持15万元。

对举办绿色低碳学术论坛、产业峰会等活动的主办、承办或协办单位,按实际支出的50%获得支持,单个活动最高支持100万元。

对参与绿色低碳领域标准制定发布及修订完善的企业或行业组织,符合条件的标准给予一次性最高支持50万元,单个主体年度支持总额最高100万元。

绿色低碳认证:最高支持100万元

对获得“碳中和企业”认证的企业,给予最高支持50万元。

对首次开展碳足迹认证且认证产品覆盖企业主要业务领域的制造业企业,给予最高支持15万元。

对上年度碳排放强度下降5%及以上且通过非交易行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500吨及以上的企业,按最高200元/tCO2e的标准,给予最高支持50万元。

绿色金融支持:最高支持300万元

通过绿色信贷获得融资的工业企业、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政府将按照贷款利率的5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年度最高支持300万元。

在碳交易市场中,通过自身节能减排措施实现碳排放量减少并出售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其他合规碳减排指标的企业,给予最高支持15万元。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这些绿色低碳产业扶持政策,无疑为企业们在绿色发展道路上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无论是资金支持、技术改造,还是认证与标准制定,都为企业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期待政策尽快落地,让这些政策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共同推动绿色低碳产业的繁荣发展!

相关阅读:

9400万吨碳配额将花落谁家?广东省最新方案来了

2025全国两会报告:我国碳政策加速完善,企业红利已高达350亿元!

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

关注 “碳索新未来”
专注解析“双碳”专业知识,提供“双碳”前沿观点,研究低碳/零碳解决方案,助您实现碳目标!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007555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碳普惠在厦门:屋顶光伏变绿色银行,低碳生活可换真金白银!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江西省出台含推动碳达峰相关试点等12条具体举措
好消息!支持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又一地方发布利好政策!
硬核!杭州推进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企业最高可获1000万补助
《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来啦,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
从源头减少工业领域碳排放,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碳究竟 · 第25期|碳消息:国内外针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方案和新举措
揭秘成都绿色大运中的“低碳”密码,五大措施助力实现活动碳中和!
最高1000万元!什么是零碳券?有何作用?哪些企业可申领?如何申领?
统一绿色产品体系,绿色低碳电子电器产品将迎来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