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重磅新规: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戴上“紧箍咒”

双碳 碳中和 碳达峰
2025年8月4日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一项重磅新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下称《办法》)。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

这不仅是国家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布下的关键棋局,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传递的信号非常明确:未来,想上马那些高耗能、高碳排的项目,门槛将变得前所未有的高。

为什么要出台新规

过去,我们已经有“节能审查”制度,在提高项目能效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益突出。有专家指出,部分地方为了追求增长,盲目上马“两高”(高耗能、高碳排)项目,甚至出现将审查权限层层下放的情况,导致“接不住、也管不好”的局面。

这不仅带动了全国能源消费超预期增长,对碳排放形势造成不利影响,还引发了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和“内卷式竞争”。因此,从源头上收紧闸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无序扩张,成为了本次政策升级的核心目标。

三大变革值得关注

亮点一:审查权限“上收”,中央加强直管

为解决地方审批过松的问题,《办法》明确建立了节能审查权限的动态调整机制。这一系列“组合拳”,旨在形成上下联动、职责清晰的管理格局,从最高层面为“两高”项目踩下刹车。

  • 中央直管超大项目:国家发改委将直接对重点领域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50万吨标准煤及以上(或年煤炭消费量50万吨及以上)的“巨无霸”项目进行节能审查。

  • 省级兜底:省级节能审查机关负责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项目。

  • 严禁下放:明确禁止将高耗能高碳排项目的节能审查权限下放到县级机关。

亮点二:从“节能”到“节能 + 降碳”的双重考量

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项目投资管理正在从单纯的“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为未来的碳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新规正式将“碳排放评价”纳入节能审查,实现一体化管理。具体来说,项目方在提交的报告中,必须包含:

  • 能源消费情况:不仅有总能耗,还要细分到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

  • 碳排放情况:必须说明单位产品碳排放、碳排放总量和结构等核心指标,并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进行比较。

亮点三:全链条闭环监管,严惩违规

《办法》设计了严密的全链条监管和严厉的法律责任。

  • 堵死“先上车后补票”漏洞:对于未批先建的项目,一律责令停工或停产整改。即便整改完成,也只能拿到一份“整改证明”,而不再补发正式的节能审查意见,彻底杜绝了“后补手续”的可能。

  • 重大变更需重新审查:项目获批后,如果建设规模、生产工艺、主要用能设备等发生重大变动,必须向原审查机关申请变更,否则将面临处罚。

  •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项目投产前必须进行节能审查验收。各级管理部门将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检查结果将与评价考核挂钩。

  • 信用联合惩戒:对于提供虚假信息的建设单位和中介机构,不仅有罚款等处罚,其违法信息还将被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开,并实施联合惩戒。

总而言之,这部《办法》的出台,是对我国节能降碳制度体系的一次系统性完善和全面创新。对企业而言,投资新项目,尤其是“两高”项目,必须从设计之初就将节能降碳作为核心考虑,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否则将难以通过审查。

瑞欧建议企业

基于新规,瑞欧建议企业采取以下行动:

战略与规划层面:将节能降碳融入项目核心,从项目构思的最初阶段,就将节能和减少碳排放作为核心要素进行规划,而不是事后弥补。

在项目开工建设前,积极优化技术路线和设备选型,确保项目能效和碳效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在项目规划中,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项目申报阶段:精心准备申报材料,编制高质量的《节能报告》。报告需包含项目概况与分析依据、能源消费情况、碳排放情况、节能降碳措施及影响分析等。同时需出具书面承诺,对节能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

建设与运营阶段:严格按照通过的节能审查意见进行项目建设。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建设单位、地点、规模、主要生产工艺或设备等重大变动,必须向原节能审查机关提交变更申请。

项目在投入生产使用前,必须对节能审查意见和报告中的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验收。项目投产后,若存在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年实际综合能源消费量或碳排放总量高于节能审查批复水平10%等情况,将被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相关阅读:

产品碳足迹评价常见误区:TfS最新标准解读(一),化工企业必看!

重磅!2025国家产品碳足迹“成绩单”发布,您的企业准备好了吗?

绿色低碳首次写入国家法典,化工石化等重点行业即将面临转型大考

关注 “碳索新未来”
专注解析“双碳”专业知识,提供“双碳”前沿观点,研究低碳/零碳解决方案,助您实现碳目标!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007555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一碳究竟·国内篇|上海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淘汰落后产能450项!(64期)
国家发改委重磅发布《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
一碳究竟·国际篇|加拿大要求到2035年100%的新售汽车为零排放汽车(61期)
重磅!第一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审定与核查机构名单公布
《上海市碳排放管理办法》新规解读:碳配额管理与企业应对策略
国家发改委:最新绿色技术推广名单发布!涵盖7大产业112项先进技术
一碳究竟 · 第22期| 重磅!生态环境部将组织开展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工作
《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来啦,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
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
专家解读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扩围:激活绿色增长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