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供应链面临地缘政治波动、法规趋严与商业模式重构的多重挑战背景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战略核心要素。
继前篇《EcoVadis评级高分攻略:环境、劳工与人权两大核心支柱及实践指南》对环境与劳工人权议题作出深度解析与实用建议后,本篇将聚焦"商业道德"与"可持续采购"两大战略模块,系统梳理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的深层挑战与突破路径。
商业道德:评分反弹,亚太区扭转颓势
在经历了2023年的停滞后,商业道德主题的全球平均分在2024年反弹1.6分,达到49.7分。
区域动态
亚太地区表现最为抢眼,平均分大幅提升3分,从而超越非洲及中东地区,摆脱了全球末位。澳大利亚(51.9分)、新加坡(51.5分)和韩国(50.8分)领跑该区域。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韩国是年度进步最快的经济体。
欧洲公司中,英国在高风险区间的企业比例最低,仅为15%;而法国拥有最高比例的“先进”表现者,占比27%。
拉美、非洲及中东地区则出现了评分下滑的现象,合规风险有所增加。
瑞欧建议
01 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企业需从仅建立举报程序,转变为同时具备风险评估的模式。除了搭建举报渠道,还应定期开展腐败风险评估,以此主动识别高风险环节,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02 将数据保护提升至战略高度
在当前全球数据隐私法规日益严格的背景下,企业应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视为核心的合规职责与商业信誉的基础。这不仅能降低法律风险,更是赢得客户和合作伙伴信任的关键。
03 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道德实践方案
中小企业不必追求“一步到位”的复杂系统,可以从基础且高效的措施开始:制定清晰简洁的商业行为准则;设立保密且易于访问的举报渠道(例如专门的、由高层管理的电子邮箱);在高风险业务活动(如签订大额合同)中增加额外的审批程序。
04 利用评级反馈,推动实践落地
持续参与评级能有效推动企业采纳更完善的道德实践。企业应将EcoVadis的评级报告作为年度“体检报告”,明确识别出自身的薄弱环节,并将其作为下一个改进周期的重点工作,确保政策真正落地执行。
可持续采购:整体最薄弱,但改进速度最快
可持续采购是推动供应链整体转型的关键,然而其全球平均分仅为43.1分,在四大主题中垫底。但令人鼓舞的是,该主题在2024年也取得了1.9分的年度增幅。
区域表现
欧洲首次实现半数企业拥有基础的可持续采购项目,平均分达到46.8分。
亚太地区再次展现强劲追赶势头,平均分飙升3.2分至39.1分,与北美地区的差距已缩小到仅0.3分。澳大利亚、韩国和中国台湾在该区域表现领先。
北美地区超过一半的加拿大企业和三分之二的美国企业在该领域处于中高风险范围。
瑞欧建议:劳工与人权最佳实践
可持续采购是企业延伸其社会与环境责任的关键,也是EcoVadis评估中的核心难点。针对图中揭示的差距,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01 从“纸面政策”迈向“合同约束”
企业最关键的行动是从制定一份《供应商行为准则》升级到将相关条款整合进具有法律效力的供应商合同中。将可持续发展要求写入合同,是确保供应商真正遵守承诺、规避自身供应链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02 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应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而非“一刀切”地管理所有供应商。通过供应商所在地区、行业或采购金额进行风险分析,企业可以识别出最高风险的供应商群体,将有限的评估和审计资源集中在他们身上,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03 中小企业:从沟通和核心供应商开始
中小企业在可持续采购方面的资源有限,建议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企业可以制定一份简洁明确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传达给核心供应商。这不仅是启动可持续采购项目的第一步,也能向客户展示管理供应链的意愿和行动。
04 大型企业:警惕“表现两极化”,深化项目整合
大型企业存在“表现两极化”的现象,即一些企业拥有成熟的项目,而另一些则仍处于基础阶段。我们建议领先的大型企业不仅要评估供应商,更要确保评估结果能与采购决策挂钩,并为表现好的供应商提供激励,从而驱动整个供应链的积极转型。
无论是商业道德的稳步提升,还是可持续采购的快速进步,都体现了全球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努力与突破。但同时,各区域、各规模企业之间的差距也提醒我们,可持续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企业而言,EcoVadis评级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指引改进的方向标。
瑞欧科技希望企业能以此次分析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落实各项建议,在商业道德与可持续采购领域不断深耕,实现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期待在未来的EcoVadis报告中,看到更多企业实现高分突破,共同书写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阅读:
EcoVadis最新报告: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评级激增167%,亚太地区逆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