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企业在致力于提升CDP评级时,常会遇到一个困惑:尽管在某些模块投入很多并获得高分,最终评级却未能达到预期,甚至停留在较低的C级。其根本原因在于CDP独特的评分逻辑,它并非简单的总分累加制。
为帮助企业有效规划披露策略,本文将为您系统性地解析CDP的阶梯式评级体系、分数计算方法、关键晋级规则以及近年新增的基本标准(EC)要求。
破除误区:CDP不是总分制,而是【晋级闯关】制
首先要明确,CDP的评分方式并非简单的加总平均,而是一套严谨的阶梯式评级体系。企业需要像闯关一样,逐级满足要求,才能晋升到更高评级。
评分共分四大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
D级-披露(Disclosure): 是否完整披露了信息?
C级-认知(Awareness) : 是否意识到环境变化对业务的影响与风险?
B级-管理(Management): 是否采取了相应行动来管理这些影响?
A级-领导力(Leadership): 是否在行业中展现了最佳实践与领导力?
每个层级又细分为两个分数段(如C-和C),最终构成了从D-到A的8个等级。
解密计分公式:四大层级分数从何而来
在进入“晋级”环节前,我们先要了解这四个层级的分数是如何计算的。对于问卷中的每一道问题,企业都会在“披露、认知、管理、领导力”四个维度上获得分数,然后分别汇总:
披露(D)与认知(A)级别得分=企业各题得分总和/该级别的题目总分
→直接计算得分率,反映了企业在基础信息和认知层面的完成度。
管理(M)与领导力(L)级别得分=Σ(各板块得分×板块对应权重)/各题总分之和
→引入了权重概念。且不同模块的重要性是不同的,目标和监管类别具有更高的分数权重。
气候问卷行业通用权重比例
核心规则:警惕“木桶效应”,短板决定最终评级
这套体系最关键的规则是:只有满足前一层级的最低分数要求,才能进入下一层级的评估。
这就像一个木桶,最终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示例分析:
某企业在披露、管理、领导力三个层级均获得80分的高分,但认知级别只有70分。
由于其认知级别分数未达到晋级门槛(如79分),它的“水桶”在这里就漏了。因此,尽管其他项表现优异,其最终评级也只能停留在C级。
反之,若它将认知级别的分数提升至80分,满足了所有阶梯的晋级要求,其最终评级便可达到A级。
CDP新挑战:基本标准EC使晋级门槛再提高
自2024年披露周期起,CDP为完整版问卷引入了基本标准(Essential Criteria,简称EC),进一步提高了评级门槛。
EC可被理解为分配给C-、B-、A-、A四个关键评级节点的一系列 强制性最低绩效标准。企业想要晋级,不仅需要分数达标,还必须满足目标评级及其所有前置评级对应的全部EC要求。
晋级C-级:必须满足Awareness层级的所有EC。
晋级B-级:必须满足Awareness和Management层级的所有EC。
晋级A-级:必须满足Awareness、Management和Leadership层级的所有EC。
任何一项EC未能满足,都将直接导致企业无法进入更高评级。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只需关注与其行业要求相对应的EC。
CDP评级不仅是对企业过往环境绩效的审视,更是对其未来风险管理和战略前瞻性的考验。瑞欧科技愿与您携手,共同将复杂的披露要求转化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与外在竞争力,最终实现环境责任与商业价值的双赢。
相关阅读:
2025年CDP问卷填报6月16日开启:最新评分细则解读与应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