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正式发布,这些关键进展值得关注

双碳 CCER减排项目开发
2025年9月30日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共同挑战,碳市场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始终备受瞩目。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系统梳理2024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成果,从制度完善到行业扩围,从市场活力提升到国际影响力增强,多项关键进展标志着中国碳市场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5)

制度体系迈上新台阶,顶层设计更清晰

作为碳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石”,2024-2025年制度建设实现多项突破:

  • 首份中央文件出台: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发布,明确2027年、2030年关键目标——2027年全国碳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自愿减排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2030年建成规则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碳定价机制。

  • 首部专项法规施行:2024年5月《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落地,明确数据造假、未足额清缴配额等行为的罚则,同时联动司法、金融、税务等部门,将数据造假纳入刑事规制,推出碳权抵质押融资、明确增值税政策,形成监管合力。

  • 自愿减排制度成型: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已发布造林碳汇、海上风电、煤矿瓦斯利用等6项方法学,编制完成审定核查规则、注册登记规则等配套文件,全链条管理制度基本搭建。

全国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行业覆盖首次扩围,管控范围大幅升级

继发电行业之后,2025年3月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这一扩容意义重大,标志着全国碳市场从“单一行业”迈向“多行业兼容”,管控的温室气体种类也从单一的二氧化碳扩展到二氧化碳、四氟化碳和六氟化二碳等。

行业覆盖扩围后范围对比

为平稳过渡,扩围工作将分阶段推进:2024-2026年为启动实施阶段,以培育市场主体、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完善市场监管为主要目标,企业无配额缺口、无需支付履约成本;2027年后进深化完善阶段,逐步收紧配额总量,充分发挥市场减排作用。

市场活力创历史新高,交易机制更丰富

2024年以来,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价格稳定性、主体参与度均实现突破:

  • 交易规模创新高:2024年累计成交1.89亿吨,成交金额181.14亿元,创2021年开市以来年度峰值。

  • 价格反映真实供需:2024年4月24日,综合价格收盘价首次突破100元/吨大关,全年价格在69-106元/吨区间运行,有效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和减排成本。

  • 交易方式再升级:在原有的挂牌协议和大宗协议交易基础上,2025年7月市场正式启用单向竞价交易方式。首批三场竞价交易顺利完成,总成交量13万吨,总成交额977.15万元,更好地满足了市场主体多元化交易需求。

  • 履约率保持全球领先:2023年度履约工作圆满完成,履约完成率高达99.98%,创历史新高,展现了重点排放单位的责任与担当。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情况

自愿减排市场稳步起步,绿色收益看得见

作为强制碳市场的重要补充,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成效初显:

  • 项目登记有序开展:首批CCER减排项目完成登记,涉及海上风电、光热发电等领域,预计未来10年可实现减排约3600万吨。

  • 交易平稳起步,价值初步显现:2025年3月首批核证自愿减排量上线交易,当日成交74.88万吨;截至8月累计成交270.61万吨,成交额2.29亿元,部分项目成交均价超100元/吨。以国家能源集团东台海上风电项目为例,85.7万吨减排量预计可获近7000万元收益,相当于每度电增加3.9分钱绿色收益。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情况

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经过四年建设,全国碳市场的减排激励、产业转型作用不断凸显:

  • 企业减排意识显著提升:发电行业564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配额扭亏为盈,盈余配额5825万吨,按平均价计算收益约40亿元;中央企业连续3个履约周期100%完成清缴,碳资产管理纳入日常经营。

  • 推动行业绿色转型:2024年全国电力碳排放强度较2018年下降10.8%,600MW以上大机组发电占比从2020年的48%升至53.8%;华能伊敏煤电、大唐秦岭电厂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累计减排超140万吨。

  • 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与欧盟续签碳市场合作备忘录,为15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碳市场培训;在《巴黎协定》谈判中推动跨境碳交易规则完善,贡献中国智慧。

展望未来:构建更有效、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下一步,中国将持续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与主体,深化国际合作,加快建成“规则健全、价格合理、减排有效”的全国碳市场。

相关阅读: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

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谁参与?如何参与?附合规义务/碳资产开发流程

继“30·60”后,2035新一轮国家碳目标官宣:碳市场将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碳核算与报告将迎来统一标准!ISO携手GHG Protocol共推全球脱碳进程

中国碳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2027年工业领域排放全覆盖,企业减排刻不容缓

关注 “碳索新未来”
专注解析“双碳”专业知识,提供“双碳”前沿观点,研究低碳/零碳解决方案,助您实现碳目标!
想了解更多法规相关,请联系我们
电话:0571-87007555
邮箱:customer@reach24h.com
相关新闻
《全国碳市场发展报告(2024)》发布,中国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碳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正式发布!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3年度报告》发布,这些数据值得关注!
2025全国两会报告:我国碳政策加速完善,企业红利已高达350亿元!
全国碳市场启动一周年,对话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谈碳发展
联合国环境署最新《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关键信息一览
一碳究竟·国内篇|28.14亿元!2022年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总成交额发布(62期)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正式发布
《上海碳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动方案(2026年-2030年)》正式发布
生态环境部十问答:全国碳市场、CCER、碳足迹、气候投资、CO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