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欧盟新电池法(Regulation(EU) 2023/1542)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核心条款正式落地。
该制度作为欧盟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的关键支柱,对所有向欧盟市场投放电池及含电池产品的企业施加强制性合规义务,未达标的企业将面临产品禁售、高额行政处罚、供应链限制等法律后果,需纳入企业战略级合规管理范畴。
法规背景
法规演进:2023年8月24日颁布的新电池法,取代原《电池指令》(2006/66/EC),终结碎片化监管,构建覆盖电池“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再利用”的统一框架。
核心定位:EPR制度是新电池法执行的关键环节,通过明确生产者主体责任,推动电池产业绿色转型,是欧盟“碳中和”战略在电池领域的核心举措。
适用范围与责任主体
产品覆盖范围: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独立销售或内置设备)均被管控,具体分类及要求如下:
电池类别 | 具体要求 |
电动汽车用电池-EV电池 (electric vehicle batteries) | ·(EU)No168/2013中,专为L类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提供动力牵引; ·重量>25kg; ·(EU)2018/858中,专为M、N或O类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提供动力牵引 |
轻型运输工具电池-LMT电池 (light means of transport) | ·密封; ·重量≤25kg; ·为轮式车辆提供牵引,如电动自行车、踏板车 |
SLI电池 (Starting-Lighting-Ignitio) | ·为启动、照明或点火提供电力的任何电池; ·可用于车辆、其他运输工具或机械的辅助/备用目的;如汽车里的铅酸电池(启动用) |
工业用电池 (industrial batteries) | ·专为工业用途; ·准备或已重新再利用; ·重量>5kg; ·非EV、LMT、SLI电池 |
便携式电池 (portable batteries) | ·密封; ·重量≤5kg; ·非供工业用途; ·非EV、LMT、SLI电池; |
责任主体划分:以下主体必须按要求完成EPR注册:
跨境直售:非欧盟本土企业,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向欧盟终端消费者销售电池或含电池商品。
本土转售:在欧盟境内注册的企业,以自有品牌转售电池或含电池产品。
无标转售:若转售商品未标注制造商信息,同样需承担生产者责任。
首次进口:首次将其他国家的电池产品引入欧盟市场的企业,即便不直接销售,也需注册
EPR核心义务:四大强制要求
企业需同步满足以下义务,方可合法进入欧盟市场:
义务类别 | 具体要求 |
属地化注册 | ·必须在每一个销售产品的欧盟成员国单独完成EPR注册,获取注册号。 ·注册周期约2-3个月,各国要求可能存在差异。 |
授权代表绑定 | ·非欧盟企业必须指定一名欧盟境内的授权代表(AR),代为履行注册、申报等义务,并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
全流程费用承担 | ·生产者需通过加入生产者责任组织(PRO)或直接向政府缴纳环保费,以承担废旧电池的收集、运输和回收处理的全部费用。 ·费用通常按电池类型、重量或容量计算。 |
统一标识义务 | ·基础标识:必须标注“带叉垃圾桶”符号和化学成分符号(如Li,Pb)。 ![]() |
法规实施时间线
关注文末瑞欧科技“碳索新未来”公众号,回复EPR,即可获取完整版欧盟电池法规全周期实施时间线。
写在最后
企业需以法规时间线为核心指引制定应对方案,明确各阶段合规优先级,集中资源攻克关键节点任务,规避因准备不足引发的市场禁入、行政处罚等风险。
为帮企业高效应对上述挑战,瑞欧科技可提供一站式合规支持,核心服务包括:
相关阅读:
2024年度“碳中和”5大热点事件回顾:COP29、碳市场与新电池法等